第一篇:读《最坚固的门》有感
读《最坚固的门》有感
杨村学校王彤
今天老师发了几张小学生学习报,我拿着读了起来,越读越入迷,这上面的故事太精彩了,特别是那篇《最坚固的门》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里。
世界上最坚固的门是什么做的?金刚钻?钻石?还是铝合金?这些都不是,而是一扇玻璃门。在一个中学的大厅里有一扇木门,同学们进进出出都用脚把它踢开,又把它合上,教导主任想尽千方百计,但都无济于事。校长把这扇木门换成了玻璃门,从此,再也没有同学进出都去踢这扇门了,于是,它变成了最坚固的门。
为什么一扇玻璃门会变成最坚固的门呢?因为教导主任是强制同学们不去踢木门,而校长却是用一种真诚的信任,让同学们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而校长对人的信任,不就像这扇玻璃门一样坚固、永不破碎吗?
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事,一件是发生在我和同桌之间的事。
那是很炎热的一天??“咦?我的橡皮擦呢?ⅹⅹⅹ(我)你帮我找找!”我的同桌正在帮我忙,反正也是做好事,“好吧!”我热情地说。我正忙着帮他找,可又想了想,他会不会怀疑我吧,我得问问他:“你不会是怀疑我吧!”“你!不可能,你是什么人我知道,绝对不是你,放心吧!”听了这句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当你得到信任的时候,就像明媚、欢快的阳光洒进玻璃门里一样舒畅和愉悦。但当你失去信任的时候,就像冰雹砸在玻璃门上,一下子就破碎了,心里凉冰冰的。
“我的复习资料呢?到电脑房的人除了我就只有你彤彤了,彤彤!是不是你拿走了我的复习资料!”妈妈大声地我说。“没有!”我说。“还没有?绝对是你,这进进出出只有我俩,不是你还能是谁?是你呗,快拿出来,不然我告诉你们老师。”“我真的没有拿!”我呜咽着说。身为家人,我最亲爱的妈妈居然不相信我,那滋味就像有人泼了我一盆冷水一样,心与心之间沟通的那道舶来玻璃门“砰”的破碎了,成了透明的蝴蝶在空中飞舞。
人与人的心间之间要有彼此对对方真诚的信任,信任是生活中的调味品,让信任的愉快,丰富在我们美好的人生中吧!
第二篇:《做最成功的自己》读书笔记
《做最成功的自己》读书笔记
以前也读过一些励志的书,看过后总觉得书中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只是泛泛的进行了一些要如何做,如何计划等等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读了寿长华《做最成功的自己》这本书后,感觉很不同,他提到为什么人们渴望成功?成功者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成功者与我们有什么不—样?成功究竟能带给人们怎样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为什么我们一再地碌碌无为,而成功者却能号令天下?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影响一个领域、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请翻开本书,你所有的疑问都会得到解答!本书通过生动而新颖的故事,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分析成功者和我们的相同之处,类比出他们和我们的不同之处,对我们如何做最成功的自己将十分有意义。这些故事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如书中的第一篇(千古流芳的精神领袖——亚伯拉罕·林肯)中的:穷小子爱读书讲的是1827年,在林肯17岁的时候,他和我们大多数不愿意在农村待的青年没什么不同,他到处打零工,和那些工友们吹吹牛、说说笑话,然后在劳累中沉沉睡去,丝毫看不出他有任何会成为大人物的迹象。要说他有什么特别之 处,那就是,当那些工友们胳膊底下夹着酒瓶子和烟卷儿的时候,他的胳膊底下夹着书。然后你会看到,无论多晚,多么劳累,他都要在别人睡着以后打开书本看一会儿。1847年他当选国会议员,填写自传表,在“你的教育程度如何”一栏内,他的回答是“不全”二字。林肯不像今天的我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是走了一条相当艰难的自学之路。林肯在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以后,曾说过:“我在有了相当年纪时,所知并不多。不过我能读、能写、略懂算则,如此而已。此后我就没有再上学了。在如此贫乏的教育基础上,我能够达到现在这一点小成果,完全是日后在基于需要的情况下,时时自修取得的知识。”可以说,是知识点燃了穷人的晋身梦想。虽然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是断断续续地向林肯敞开,但林肯在求学中,养成了人类极其珍贵的特质——对知识的热爱,对学问的渴求。除了书本以外,林肯还注意通过多种途径求得知识,后来他把这种知识叫做“随手捡来的学问”。儿童时期的林肯非常热切地希望见到陌生人。家里一有陌生客人来,他就跑进小木屋,希望听到一些新的见闻,然后就会不由自主地问起一连串问
题。常常是一个问题刚问完,另一个又出现了,第三个问题又接踵而至。这使父亲很不耐烦,便敲着他的小脑袋喝骂道:“住嘴!缠着客人问东问西,烦死了,你能不能有点礼貌?滚开!”等等,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读书有益于身心健康,读书可以净化思想、升华人格品德。无论是做哪项事情和工作,都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要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只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邂逅机遇;充分准备,把握机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
有的时候外部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应该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用智慧来区分二者的不同。去追随心灵的选择,做最成功的自己。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的价值,就是一种成功,一种超越,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的,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为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和品格,他们获得成功的内因几乎都围绕着一个“成功同心圆”来实施。有了一个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就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包括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等六种,还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等六种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只有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才能有可能真正做最好的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因此,我们不必再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而郁闷,更不要再虚度自己的年华,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是成功的。我们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我们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成功的自己。
第三篇:最新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四例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一:《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读懂了老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创设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上周的英语课上,我深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那天教学lesson 10 一课,重点句型是“how many ……?”“there are ……”,从一开始,我就通过不少实物,一物接一物地替换教学,“how many books/pens/pencils are there?” 学生都答得不错,但当我让学生来提“how many ……?”这个问句时,很多学生都无法开口。我多次重复“read after me.”,但只感到学生像驮着重物的骆驼一般,备受压抑,两眼无神,脸上无光,头越来越低,课根本无发继续下去。第二节课我来到另一个班,教学同样的内容,一个小小的变化使得这节课学生兴趣倍增,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也有不少的pens/books/rulers 等等,于是我请学生来考考miss zeng看miss zeng能不能猜出你手中有多少pens/books/rulers 等等。这一来,学生都非常踊跃,老师猜错了,同学猜对了,学生立刻体验到一种成功感,脸上光彩万千。同时“how many ……?”这个句型也就顺理成章地学好了。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真实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就觉得自己与老师是朋友,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学生就很容易地主动走进了情意融融的学习活动中,正所谓 “英语教学应体现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的精髓之处在于互通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要进入学生这个神秘之宫的大门,教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这堂课愉快完成了任务,是因为我变成了孩子,不再居高临下,蹲下身来以平视的眼光、平等的语言、亲近的心态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与沟通。老师们,当你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名言,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时,你会感觉到你和孩子已敞开心扉,那是一种多么和谐的平等与信任啊!
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二:《走向主体性德育》时下,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家长、教师、学者、专家都在积极地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走向主体性德育》中写得好:“学生和成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人看,才能避免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产生。”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主人地位没有怎么体现出来,主体参与机会太少了。在社会上,所有有关孩子的事项,我们很少征求孩子的意见。在学校里,重要的学习、娱乐活动主要是由校方决定,学生将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家庭中,父母往往爱给孩子作决定。在父母看来,孩子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成年人往往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订了若干个品德培养的目标。当然这些做法无疑是为了孩子好,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现代人。但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您的目标和要求孩子们了解吗?理解吗?同意吗?制定这些德育目标时,孩子们参与了吗?
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难万险,最根本在于人有精神动力或精神支柱,而追求幸福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
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既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就应该“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一文所倡导的理念。我们很难断言,有知识、有文化教养的人一定比缺乏知识和文化教养的人幸福,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活着比死了好,健康比疾病好,自由比奴役好,教育比无知好……,有知识有文化比无知和没文化更容易达到幸福,对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起决定作用的是知识文化,它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深厚意蕴。因此我们教师就更应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 充电”,实现“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诚然我们的基本状态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和学习矛盾十分突出,但这并不应成为我们不加强学习的理由,我们应该把学习视为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不断继续学习,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生活充满爱的心态。我们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在平淡中见到了持久。在妈妈平凡的琐碎的对自己的照料中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在体力劳动后喝杯白开水感受着甘露般的清香与甜蜜;在握住一双温暖的手时,体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间真情;在与学生交谈时感受到了最纯真的童心,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更感受到了获得教育的幸福。
学习不是外在的异化自己的工具,而是实现人的幸福的基本力量,我们应该永远敞开心胸,让宇宙的每一处风、每一种信息都吹入胸膛,那么这样我们就能获得更美更好的幸福,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会创造幸福的人,即是一个会创造幸福生活的教师。
第四篇:《最美的声音》读书笔记
亲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亲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
亲情,旧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的味道;亲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困难时帮助你;亲情,就像一艘轮船,载着你起程远航。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最美的声音》让我感到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都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孩子。
文章主要讲了: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个家住哈尔宾的同学,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的父母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能上好学读书,把心都放在他的身上,创造最好的条件。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间最美的声音。
我感受到了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都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孩子。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间最美的声音。意思就是说:亲情,无论我们走到哪里,父母永远都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永远都是父母心中的最爱。声音就是爱,有声音的世界就是热闹的,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变的安静。
在生活中,正是由于亲情、友情、爱情,才使我们更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也正是由于你对朋友、父母、师长以至陌生人付出许许多多的爱心,才使你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只要关爱了别人,当你孤独,有困难时,别人也同样来关爱你,爱护你。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关心别人,多多给你们身边的人一些关爱,这样你也会快乐,也会幸福。
第五篇:教师最需要什么读书笔记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书笔记
李红
每拿到一本新书,看之前,我都要先仔细端详一番,看看书的封面设计,看看作者介绍,看看前言或者是书序,再看看目录。你看我多俗,虽然书内容质量的高低和这些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总情不自禁的在看书之前先想象一番,就像去一个地方旅行,在去之前总喜欢带着愉悦的心情先想象一下旅途的愉快,虽然有时结果会和预先想象的并不一样。书籍同样如此,有时候被封面吸引了,满怀欢喜的去读,结果是如吃了过期的棉花糖一样,黏在嘴里,吐不出来,更咽不下(好 范文网wwW.)去。当然了也有的书,虽然封面一般但是内容却非常吸引人。
这本书的名字起的很有趣叫“教师最需要什么”,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同事开玩笑说“需要啥,教师最需要的就是钱”。哈哈,终归是开玩笑的说,就是缺钱如缺血般,作者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再说了,虽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也不是万能的,有好多东西是钱买不来的。那么作者想告诉我们教师最需要什么呢?
这本书的作者叫赵忠国,本书已被选入中外教育家最有价值的建议丛书中。“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的好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社会的推崇??其实教师最需要的事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受到活的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这是赵老师的观点。咦,观点有点独特,比我想象中的要贴合实际些,增加了一份认真读下去的欲望。 认识自我是教师成长的的基础,发现自己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步,创造自我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成就自我是教师人生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教师需要这样的快乐。这是赵老师在序言中的话语,这些话让我喜欢上了此书。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作为教师,我快乐吗?不可否认,教育生活中,有不少值得我们快乐的事情,如: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心中那份纯净的感觉让自己欣慰,孩子们尤其是差生在自己的帮助下有了进步,自己会开心的不得了,自己班级中的学生考了好的分数、自己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 等等,都让自己感到快乐,但也是这些快乐的因素,有时又成为吞啮我们快乐的元凶,看看赵老师说的,我们需要一种成就自我的快乐或许就是我们快乐的真谛吧。“师之品味,犹如教师的灵魂。师之人情味,是教师至善至美的情感。师之生活 1
味,是教育真正的返璞归真。师之书卷味,代表着教师的智慧。师之韵味,体现教师课堂独具的特色。”这就是赵老师观点中的“五味教师”看来这本书不但告诉了我们教师最需要什么,还告诉了我们要怎样做教师。对这本书了迫切读下去的感觉。
总体感觉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愿在阅读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润。